2025/4/30 15:44:24
南通石墨行业正以 “高端制造 + 新材料创新” 双轮驱动,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技术突破中构建独特竞争力。以下从产业基础、技术突破、应用场景及未来潜力四个维度展开分析: 一、产业基础:设备制造领跑全国,产业链协同效应凸显 石墨设备全球竞争力 南通星球石墨股份有限公司(股票代码:688633)是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,其 “组合式副产蒸汽石墨氯化氢合成炉” 国内市场占有率超 70%,并出口至印度、东南亚等 “一带一路” 国家。公司主导制定国际国内标准 30 项,拥有 260 项专利,2025 年计划投资 10 亿元建设国家级石墨研发中心,重点突破核级石墨、半导体用大尺寸坩埚等高端领域。 石墨烯产业化全国领先 第六元素:如东基地年产 1000 吨氧化石墨烯项目 2024 年试生产,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石墨烯粉体生产基地,产品应用于导热膜、锂电池负极包覆材料等领域。 强生石墨烯:开发出石墨烯抗菌纤维、远红外发热纤维等 20 余个品种,年出口规模达 5 亿元,产品应用于家纺、服装及防护装备。 道蓬科技:年产 5 万吨石墨烯重防腐涂料项目落户洋口港,成功应用于如东海上风电塔筒防腐,替代传统高锌涂料,防腐寿命提升 3 倍以上。 传统石墨制品稳定增长 南通扬子碳素、南通密炼捏合机械等企业在石墨电极、密封环等领域形成规模,产品应用于电炉炼钢、化工设备等传统行业,2023 年石墨行业招聘需求同比增长 31%,薪酬水平居全国前列。 二、技术突破:从材料到系统的全链条创新 高端设备国产化突破 核级石墨:星球石墨开发的密度 1.85g/cm³、硼含量 < 0.5ppm 的核级石墨,通过中核集团认证,替代法国美尔森产品,应用于第四代核电堆芯。 半导体用石墨:科兴石墨研制的 Φ1200mm 等静压石墨,打破德国西格里垄断,价格下降 50%,已用于 12 英寸晶圆制造设备。 石墨烯应用场景拓展 新能源领域:第六元素的石墨烯包覆硅碳负极材料进入中试阶段,比容量提升至 650mAh/g,循环寿命突破 1000 次。 环保领域:道蓬科技的石墨烯改性树脂复合材料,防腐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,年产 2000 吨生产线在建。 智能穿戴:强生石墨烯的 “凯瑞纳” 功能纤维实现量产,远红外发热效率提升 30%,已用于华为智能穿戴设备。 绿色制造技术迭代 提纯工艺:三圣石墨的 “工业废硫酸资源化蒸发技术” 获江苏省科技奖,采用高温氯化法提纯石墨至 99.99%,能耗较氢氟酸法降低 40%。 固废利用:星球石墨将石墨尾矿制备成陶瓷滤料,用于污水处理,附加值提升 10 倍。 三、应用场景:新能源与高端制造双轮驱动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深度融合 动力电池:南通炭素的石墨电极产能占全国 15%,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工艺;百川高科的负极材料(石墨化)年产能达 5 万吨,配套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头部企业。 储能系统:中天储能的智能光储充一体化项目采用石墨烯热管理模块,热导率提升 30%,重量减轻 50%,已在南通高新区示范应用。 化工与环保设备需求旺盛 氯碱行业:星球石墨的 “三合一盐酸合成炉” 年创造效益 1100 万元,副产蒸汽降低能耗 40%,全球累计销售超 500 台。 污水处理:科兴石墨的圆块孔式石墨换热器耐温 320℃,寿命达 8 年,替代进口产品,用于化工废水处理系统。 航空航天与核工业 C/C 复合材料:南通大学与本地企业合作开发的石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,用于飞机刹车盘,摩擦系数稳定在 0.3-0.4,寿命提升 50%。 核反应堆部件:星球石墨的核级石墨已通过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测试,计划 2025 年实现批量供货。 四、未来潜力:政策赋能与市场扩容双重机遇 政策红利释放 国家级试点:如东被纳入国家石墨烯产业创新基地,获专项扶持资金超 2 亿元,重点支持石墨烯重防腐涂料、储能材料等项目。 绿色转型补贴:南通对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的石墨企业给予最高 500 万元奖励,推动废水回用率≥90%、废气颗粒物排放≤10mg/m³。 市场需求爆发 全球储能:南通储能产业 2023 年产值超 350 亿元,2024-2025 年新增项目投资超 50 亿元,带动石墨电极、热管理材料需求激增。 半导体国产化:国内 12 英寸晶圆产线建设加速,大尺寸石墨坩埚需求年增 25%,南通企业正突破 Φ30 英寸产品技术瓶颈。 国际化布局加速 星球石墨在印度设立子公司,承接 Adani 集团绿色 PVC 项目订单,2025 年海外营收占比目标提升至 30%;第六元素与韩国 LG 合作开发石墨烯导热膜,出口量预计增长 150%。